跳至内容

走马观花.伯尔尼

2011/01/22

上周六的一天瑞士双城游,上午走日内瓦,下午就到首都伯尔尼。瑞士是一个四种语言的国家,中间大部分是德语区,靠法国的西侧说法语,靠意大利的南侧说意大利语,还有一小块说罗曼什语(维基百科图片)

在瑞士,伯尔尼仅是第五大城(人口),前面依次是苏黎世、日内瓦、巴塞尔,和同在日内瓦湖畔的洛桑。于是,金融业集中到苏黎世日内瓦,国际机构集中到日内瓦和洛桑(国际奥委会),巴塞尔则因为德法瑞三国之交的地理位置而成为跨国贸易胜地。伯尔尼地处瑞士国土中部,却能远离金融物质和大城市的喧嚣,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。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演化和政体文化的关系,应该会是个有趣的社会学话题吧:伯尔尼作为政治中心,地理上也位处交通要道(巴塞尔到日内瓦),人气不过旺,我觉得和直接民主及官商分离不无关系。在一个权力分散到个人,总统也每年轮流坐庄的国度,“政治中心”也许更多只是种象征义。

因为下午才到伯尔尼,博物馆有闭馆时间限制,我们一行先奔赴Paul Klee博物馆,冬季日落早,等看完画展,就只能夜游老城。瑞士这个精致静谧的首都,我之前来过一次(2009:瑞士首都伯尔尼),上回亦有走访Paul Klee博物馆,可惜没有入内,这回终于如愿。

关于Paul Klee,他是一位德国籍瑞士裔画家。维基百科介绍:

“他曾在慕尼黑美术学校习画,并制作了许多以黑白为主的版画和线画。后来,成为一位彩色画的画家,创作出极为优异的作品,知名的作品包括Fish Magic(鱼的魔术)、 Zitronen和 Viaducts Break Ranks等,画风被超现实主义、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大大影响。他也曾执教于魏玛,德索和杜塞尔多夫等地。他对色彩的变化有独特的鉴赏力,成熟时期的作品更大量采用多种多样的混合媒材,比如沙子或木屑等,创作出具有特别张力画作。他和他的朋友,俄国画家康丁斯基,都是当时包浩斯的名师。”

伯尔尼这座Paul Klee Zentrum收藏了他四千幅画作,占总数四成,算是世上收藏单一画家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了。

我们参观的展览叫Farbe, Form & Linie (色、形、线),里边多数是一些很像装饰画的抽象作品,可惜不能拍照,只能翻拍明信片。展厅里有不少作品展示了神奇的空间感,他也会像毕加索那样,画一些超越现实的平面交错,譬如把一个人的侧脸和正脸画在同个圆形内,又或者一条线同时构成两个人的轮廓。我觉得这就像莫比乌斯环一样有趣:画家只展示了一个平面,却把整个立体对象都描绘出来了。

从Paul Klee博物馆出来,天幕暗下。我们就走马观花的看国会、大教堂和天文钟Zytglogge。天文钟塔楼是一座中世纪塔楼,最初是伯尔尼城的西门:Aare河从北边东边南边包围了这座城市,成为天然屏障,所以城市发展就是不断西扩。慢慢地,随着西边新建两座瞭望塔,天文钟塔楼就成了小城中心。看着1638年的伯尔尼地图,和今天是如此相似,不禁赞叹一下瑞士的历史文化积淀。一座城的布局能保有400年无大变动,是可持续发展的绝佳典范。

以前游城,觉得总是老三篇,地标-教堂-市政厅,慢慢就没有惊喜。近来觉得,抛开猎奇心态,慢慢看,观感就会大胜从前。不少欧洲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积累,没上千年也有几百,各式地标特别是教堂,充满了各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及对信仰的无限追求。所以这些老三篇景点,恰是一座城市的灵魂,而且它们几乎不随时间老去,不怕历史长河冲刷。当我们面对那些斑驳的石壁,精巧的雕刻,各种人写的到此一游,我们就看到了多年的记忆和希冀。能在一座有记忆、有希冀的城市里生活,是无比的幸福。

更多高分辨率照片请移步Live相册: Bern 瑞士首都伯尔尼

From → 杂谈

发表评论

留下评论